一、為了保證檢測報告的完整性、準確性以及能夠真實地反映檢測結果的全部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適用于檢測報告的編號、格式和信息要求,檢測報告的審核和批準,對報告內容的意見和解釋,報告發送和報告的修改補充。
三、職責
1.檢測人員負責檢測原始記錄的如實填寫,并填寫檢測結果匯總單。
2.檢測人員及同室人員負責審核檢測原始記錄及結果匯總單。中心主任負責復核檢測報告書。
3.檢測報告授權簽字人簽發檢測報告。
4.業務辦公室負責檢測報告的打印和歸檔。
5.檢測報告經簽發后,由業務辦公室負責向有關單位或客戶發送。
四、程序
1.檢測報告編制要求
①報告序號 YY-MM-XXX(年份-月份-順號)。
②本中心的檢測報告應能夠準確、清晰、明確和客觀地報告每一項的檢測結果,并符合檢測方法中規定的要求。檢測報告內容包括以下部分:
(a) 檢測報告的標題;
(b) 實驗室的名稱;
(c) 檢測報告的唯一性(編號)標識,以及表明檢測報告結束的清晰標識;
(d) 客戶的名稱;
(e) 所用方法的標識;
(f) 檢測物品的描述、狀態和明確的標識;
(g) 樣品接收日期和進行檢測的日期;
(h) 檢測的結果,用國際標準測量單位(SI)表達;
(i) 中心授權簽字人的簽字、職務、標識以及簽發日期;
(j) 結果僅與被檢物品有關的聲明。
③當需要對檢測結果作出解釋時,檢測報告中還應包括下列內容:
(a) 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規范的聲明;
(b) 必要時,在檢測報告上加注使用測量不確定度的聲明(當不確定度與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有關,或客戶提出要求時,或測量不確定度影響到對規范限度的符合性時,檢測報告中還需要包括有關不確定度的信息) ;
(c) 適用且需要時,提出意見和解釋;
(d) 特定方法、客戶和客戶群體的附加信息。
④當需對檢測結果作出解釋時,對含抽樣結果在內的檢測報告,除上述要求之外,還應包括下列內容:
(a) 抽樣日期;
(b) 抽樣地點;
(c) 抽樣執行標準或規范。
⑤ 意見和解釋。當報告包含意見解釋時,則應把意見和解釋的依據制訂成文件,意見和解釋應在報告中被清晰地標注。
⑥設計后的檢測報告格式應由技術負責人審批使用。
2.檢測報告編制
①各檢測室應將由檢測分析人員簽字并由同室人員、中心主任審核無誤并簽字的檢測原始記錄、檢測結果匯總表、樣品檢測通知單、樣品檢測傳遞單等送至業務辦公室,業務辦公室負責根據檢測結果匯總表按照承檢產品項目的標準格式打印檢測報告。檢測報告如無特殊要求打印兩份,分別交給客戶和留中心存檔。
②當客戶有要求時,則報告格式應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
③檢測報告的打印存儲,使用中心檢測程序管理系統,以做到檢測報告登記、查詢、報出微機化管理。
3.檢測報告的審核 打印出的檢測報告,由所承擔檢測項目的中心技術負責人負責審核。
4.檢測報告的簽發
①審核無誤的檢測報告由業務辦公室送交中心授權簽字人審核簽發。
(a) 對外咨詢超標樣品的檢測報告,或可能對中心造成重大影響的檢測報告由中心主管主任簽發。
(b)授權簽字人不在時,檢測報告由中心主任簽發。
(c)簽字后的檢測報告由業務辦公室加蓋中心公章。
②經授權簽字人批準簽發的檢測報告同原始記錄,由授權簽字人轉至業務辦公室。
③業務辦公室將留存的報告同檢測原始記錄一并存檔保管,并對中心檢測程序庫中的數據定期進行備份,以防程序庫中的檢測報告數據丟失。
④簽發后的檢測報告由業務辦公室負責發送。
⑤經過認證的檢測項目,在報告的左上角加蓋實驗室標志章。
5.對可疑結果的處理
①當檢測室懷疑或發現或由反饋得知關于報告數據有誤的信息后,技術負責人應立即從業務辦公室資料員處調閱原檢測報告檔案,迅速組織有關檢測室的相關人員,對報告中的可疑數據或遺漏部分進行檢查。
②在核查中對已發報告的數據和結論產生懷疑或發現問題時,技術負責人應立即起草一份書面文件,通過客戶通知檢測報告的持有人,要求檢測報告持有人停止使用編號為:YY-MM-XXX的檢測報告,聲明待查實報告的數據和結論后再以書面文件告之。
③通知發出的同時,檢測室應認真做好檢測數據的核查工作,并根據與客戶簽訂的樣品委托單檢查檢測遺漏項目。
④檢測室應在核查結束時,起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或補充檢測報告的處理意見。
⑤如果需要補充檢測,則檢測室應提出補充檢測的可行性方案,報中心技術負責人審批。
⑥批準后的補充檢測方案,由檢測室組織實施并出具補充檢測原始記錄。
⑦檢測室根據補充檢測原始記錄和核查結果,按照要求起草一份“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通知書”。